AI知识网,一站式人工智能学习平台 | 从入门到精通的 AI 知识库 AI知识网,一站式人工智能学习平台 | 从入门到精通的 AI 知识库
  • 主页
  • AI动态
  • PHP
  • QQ:420220301
    Wechat:w420220301
QQ:420220301
Wechat:w420220301
  • 主页
  • AI动态
  • PHP
首页 AI动态 小米竟然让电脑学会了听音识字:MiDashengLM如何革命性地理解音频世界

小米竟然让电脑学会了听音识字:MiDashengLM如何革命性地理解音频世界

管理员 2025-08-12 10:10:00

摘要:这篇由小米公司Horizon团队和MiLM Plus联合发表的研究论文,于2025年8月发表在arXiv预印本平台(论文编号:arXiv:2508.03983v1),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https://arxiv.org/ab...

这篇由小米公司Horizon团队和MiLM Plus联合发表的研究论文,于2025年8月发表在arXiv预印本平台(论文编号:arXiv:2508.03983v1),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https://arxiv.org/abs/2508.03983访问完整论文。这项研究介绍了一个名为MiDashengLM的创新音频理解模型,它能像人类一样同时理解语音、音乐和环境声音,并用自然语言描述听到的内容。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个超级聪明的助手,不仅能听懂你说话,还能识别背景音乐的类型,甚至能描述房间里的回音效果,那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小米的研究团队正是开发出了这样一个"全能听觉助手"。这个被称为MiDashengLM的系统,就像是给计算机装上了一对极其敏锐的耳朵,不仅能听懂人话,还能欣赏音乐,识别各种环境声音。

传统的音频理解系统就像是专门的工匠,有的只会转录语音,有的只会分析音乐,有的只会识别环境声音。但MiDashengLM更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能够同时掌握这三种技能,并且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音频理解体验。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个系统完全基于公开可获得的数据训练,意味着任何研究者都可以复现这项工作,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一、颠覆传统:为什么现有方法不够好用

现在的音频理解系统就像是只会一门手艺的师傅。大部分系统主要专注于语音识别,把人说的话转换成文字,这就好比有个书记员只负责记录会议内容,但对于会议室里播放的背景音乐、空调的嗡嗡声、或者参会者敲击桌子的声音完全视而不闻。

这种局限性在现实应用中造成了很大问题。当你对着手机说"播放那首有小提琴伴奏的轻音乐,不要太吵,我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时,传统系统只能理解"播放轻音乐"这部分语音内容,但完全无法理解你提到的音乐特征或环境要求。它们就像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听众,只能看到音频世界的一个侧面。

小米团队发现,这些传统方法还有另一个致命缺陷:训练效率低下。现有系统训练时需要将不同长度的音频都填充到固定长度(比如30秒),这就像是强迫所有人都穿同一尺码的衣服。如果你只说了5秒钟的话,系统却要处理30秒的数据,其中25秒都是无意义的静音,这种浪费让训练和使用都变得缓慢而昂贵。

更糟糕的是,传统的语音转录训练目标过于简单。研究团队发现,即使是处理90种不同语言的语音,这些系统的训练损失都很低,这表明模型实际上没有学到太多有用的东西。这就像是给学生出的考试题目太简单,学生轻松就能答对,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传统系统只是在做简单的音素匹配,缺乏对音频内容的深层理解。

二、全新思路:用"通用描述"代替"分门别类"

面对这些问题,小米团队提出了一个revolutionary的解决方案:与其让系统分别学习语音转录、音乐分类和环境声音识别,不如教会它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来描述所有听到的内容。这就像是培养一个全能的音频解说员,无论听到什么都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种"通用音频描述"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语音内容、音乐特征和环境信息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文字描述。比如,当系统听到一段音频时,传统方法可能会分别输出"有人在说话"、"背景有钢琴声"、"环境很安静"三个独立的标签。而MiDashengLM会生成这样的描述:"一位女性用略带激动的语调讲述着一个关于1966年篮球比赛的历史故事,背景伴随着轻柔的钢琴旋律,录音环境相当安静,偶尔能听到轻微的回音效果。"

这种方法带来了三个重要优势。首先是数据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因为任何音频片段都可以被描述,不会因为"太吵"或"太杂"而被丢弃。其次是训练目标更加复杂和有意义,模型需要真正理解音频内容才能生成准确的描述,而不是简单地做音素匹配。最后是实际应用更加灵活,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查询任何类型的音频内容。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ACAVCaps的大规模数据集。他们从ACAV100M这个包含10万小时多样化音频内容的数据集开始,使用多个专门的AI模型来分析每个音频片段的不同方面:语音识别模型提取说话内容,音乐分析模型识别乐器和节奏,声学分析模型评估录音质量和环境特征,说话人分析模型判断性别、年龄和情绪状态。然后,他们使用一个大语言模型将这些分散的信息整合成流畅、自然的音频描述。

三、技术架构:让机器拥有"全能耳朵"

MiDashengLM的技术架构就像是构建一个复杂的听觉处理系统,包含了三个核心组件,每个组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协同工作来实现强大的音频理解能力。

系统的"耳朵"是一个名为Dasheng的音频编码器,这个编码器就像是人类的内耳,负责将声波转换成大脑能够理解的信号。与传统的Whisper编码器不同,Dasheng专门为处理各种类型的音频而设计。它能够处理可变长度的音频输入,就像人的耳朵能够自然地处理不同长度的声音一样。更重要的是,Dasheng将音频信息压缩到了极低的频率(每秒5次采样),这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就像是用更高效的方式传输听觉信息。

系统的"大脑"是一个基于Qwen2.5-Omni-3B的大语言模型,这相当于人类的语言理解和生成中心。这个模型负责将从音频编码器获得的听觉信息转换成自然流畅的文字描述。为了提高训练效率,研究团队使用了LoRA(低秩适应)技术,这就像是给大脑安装了一个高效的学习适配器,能够在不改变核心结构的情况下快速学会新技能。

连接"耳朵"和"大脑"的是一个多层感知机(MLP),就像是听觉神经,负责将音频编码器产生的信号转换成语言模型能够理解的格式。这个组件看似简单,但却是整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桥梁。

整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就像是培养一个音频专家的三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是"音频-文本对齐",系统学会将听到的声音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关联起来,这就像是教会一个人将听到的声音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第二阶段是"大规模预训练",系统在包含110万小时音频数据的庞大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学习处理各种各样的音频内容,这相当于让系统"博闻强识",接触尽可能多的音频场景。第三阶段是"监督微调",系统在精心筛选的35.2万小时高质量数据上进行精细调整,就像是对一个已经有基础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让其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得更加出色。

四、数据创新:构建史上最丰富的音频理解数据集

创建一个真正理解音频的AI系统,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数据,更需要高质量、多样化的训练素材。小米团队在数据构建方面的创新可以说是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贡献。他们构建的数据集就像是为AI准备的一个包罗万象的"音频图书馆"。

传统的音频数据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现有的音频字幕数据集主要来源于Audioset、VGGSound和FSD50k等几个相同的源头,这就像是几个不同出版社都在重复出版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看似内容丰富,实际上缺乏真正的多样性。更严重的是,这些数据集往往忽略了语音内容,即使音频中有人在说话,描述也经常简化为"有人在说话",完全忽略了说话的具体内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创新的数据处理流水线。他们从ACAV100M数据集开始,这个数据集包含了来自YouTube的大量多样化音频内容,涵盖了多种语言、音乐类型和环境场景。然后,他们使用了一套复杂的自动化分析系统来为每个音频片段生成详细的元信息。

这套分析系统就像是一个由多个专家组成的音频分析团队。语音分析专家使用Whisper模型提取语音转录,同时识别说话人的语言、情绪状态、性别和年龄特征,甚至能够进行说话人分离。音乐分析专家识别乐器类型、音乐流派、节拍和情绪特征,还能检测是否有人声演唱。环境声学专家评估录音质量、混响程度、背景噪音水平和声学场景类型。

所有这些分散的信息最终都被输入到一个推理能力强大的大语言模型(DeepSeek-R1)中,这个模型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音频制作人,能够将技术分析结果转换成生动、自然的文字描述。比如,面对一段包含西班牙语语音和背景音乐的音频,系统可能会生成这样的描述:"一个合成的西班牙语声音正在叙述一个紧张的僵尸对抗场景,说道'Repentinamente... golpe varias veces'(突然间...打击了几次),声音带着机械化的平淡语调,背景伴随着可变的混响效果和环境噪声。"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团队创建了一个包含64万多个独特词汇的丰富数据集,相比之下,现有的最大音频字幕数据集LAION-Audio-300M只有45万个词汇。这种词汇丰富度的提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他们的描述包含了语音的具体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有人说话";第二,数据集的多语言特性使得许多非英语词汇也被保留在描述中,增加了整体的语言多样性。

五、性能突破:全面超越现有顶尖系统

当MiDashengLM接受各种测试时,它展现出的性能表现就像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有专业水准的全才,不仅在单项测试中表现优秀,在综合能力测试中更是大放异彩。

在音频编码器的基础能力测试中,研究团队使用了X-Ares基准测试,这个测试就像是音频理解领域的"托福考试",涵盖了语音、音乐和环境声音三大类共22个不同任务。结果显示,虽然在4个纯语音任务上Whisper-Large v3还略有优势(主要是自动语音识别、说话人计数、语言识别和关键词识别),但MiDashengLM在其余18个任务上都表现得更好,特别是在环境声音和音乐相关任务上优势明显。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说话人识别任务上,MiDashengLM的准确率达到了73.3%,而Whisper只有24.8%,相当于提升了195%。在家庭环境声音事件检测任务上,MiDashengLM的表现比Whisper好了137%。在音频-文本检索任务上,提升幅度达到了87%。这些巨大的性能提升表明,通过通用音频字幕训练的编码器在理解非语音音频内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音频字幕生成任务上,MiDashengLM同样表现出色。研究团队使用FENSE评分系统对模型生成的字幕质量进行评估,这个评分系统就像是评判作文质量的标准化工具。在MusicCaps音乐字幕数据集上,MiDashengLM得分59.71,大幅超过Qwen2.5-Omni的43.71和Kimi-Audio-Instruct的35.43。在AutoACD音频字幕数据集上,性能优势更加明显,MiDashengLM得分66.52,比最强的竞争对手高出近11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还推出了自己的MECAT评估基准,这个基准就像是专门为测试综合音频理解能力而设计的"奥林匹克竞赛"。MECAT将音频分为纯语音、纯声音、纯音乐、混合语音、混合声音、混合音乐和环境等九个不同类别,要求模型针对不同类别生成相应风格的字幕。在这个更具挑战性的测试中,MiDashengLM的综合得分达到57.53,相比之下Qwen2.5-Omni只有43.80,Kimi-Audio-Instruct仅有36.32。

在问答任务上,MiDashengLM也展现了强劲实力。在MuChoMusic音乐理解问答测试中,模型准确率达到71.35%,在MMAU多模态音频理解测试中平均准确率为66.30%。这些结果表明,MiDashengLM不仅能够描述音频内容,还能够基于听到的内容回答各种复杂问题,展现出真正的音频理解能力。

更令人兴奋的是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Dasheng编码器支持可变长度输入处理,并且音频特征提取频率只有5Hz(相比Qwen2.5-Omni的25Hz),MiDashengLM在推理速度上有显著优势。在首次响应时间(TTFT)测试中,MiDashengLM比Qwen2.5-Omni快了4倍,在吞吐量测试中,最高可达到20倍的性能提升。这种效率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意味着用户可以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计算成本。

六、开放科学:让所有人都能受益的研究成果

在当今AI研究领域,许多突破性成果都被锁在企业的保险柜里,普通研究者和开发者难以接触到核心技术。但小米团队在MiDashengLM项目上采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他们选择了开放科学的道路,这种做法就像是把珍贵的知识宝库向全世界敞开大门。

研究团队承诺,MiDashengLM使用的所有训练数据都来自公开可获得的源头。这意味着任何研究机构或个人开发者都可以复现这项工作,验证研究结果,甚至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这种透明度在当前的AI研究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因为很多商业公司的研究都依赖于私有数据集,使得外界研究者无法真正理解或改进这些技术。

不仅数据公开,模型的训练代码和权重也将向研究社区开放。这就像是不仅公开了菜谱,还提供了详细的烹饪步骤和最终制作好的菜品供人品尝。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详细列出了他们使用的所有数据源,从LibriSpeech的960小时英语语音数据,到包含10万小时内容的WeNetSpeech中文语音数据,再到各种音乐和环境声音数据集,总计超过110万小时的训练数据,全部都有明确的来源和获取方式。

这种开放策略的价值不仅在于促进科学研究的透明度,更在于为整个行业建立了一个新的标准。当研究成果完全开放时,其他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良性的技术发展循环。小型研究机构和创业公司也能够利用这些开放资源开发自己的应用,而不必从零开始构建基础技术。

MECAT评估基准的公开发布也是这种开放精神的体现。这个基准包含了精心设计的音频样本和对应的问答对,为音频理解领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就像学术界的标准化考试一样,MECAT为不同研究团队提供了公平比较各自方法效果的平台,推动整个领域的健康发展。

研究团队还承诺将持续维护和更新这些开放资源。他们计划根据社区反馈不断完善数据集质量,扩展支持的语言和音频类型,并且会及时修复发现的问题。这种长期承诺对开源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很多开源项目都因为缺乏持续维护而逐渐衰落。

七、实际应用:改变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

MiDashengLM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数字设备的交互方式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这个系统就像是给我们的数字助手装上了一双真正理解音频世界的"耳朵",能够感知和理解我们周围复杂的声音环境。

在智能家居场景中,MiDashengLM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智能的环境管家。当你在家里说"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不要太吵,因为孩子在睡觉"时,系统不仅能理解你要听音乐,还能理解你对音量和音乐类型的具体要求,以及背后的原因。更进一步,系统还能监听环境声音,当检测到孩子哭声时自动调整音响音量,或者在门铃响起时暂停播放,这种环境感知能力远超现有的语音助手。

在无障碍技术应用方面,MiDashengLM的潜力更加巨大。对于视觉障碍人士,这个系统可以充当一个全方位的"音频向导",不仅描述周围的对话内容,还能识别和解释各种环境声音。比如,系统可以告诉用户"前方有汽车经过,发动机声音表明是一辆小轿车,速度不快,应该是安全的",或者"背景传来咖啡机的声音,说明你现在在咖啡店里,右侧似乎有人在讨论工作"。

在内容创作和媒体制作领域,MiDashengLM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视频制作者可以使用这个系统自动生成详细的音频描述,为无障碍观看提供支持。音乐制作人可以利用系统分析和描述音乐作品的特征,快速找到需要的音频素材。播客制作者可以使用系统生成详细的节目内容摘要,包括背景音乐的情绪变化和说话人的语调特点。

在教育应用方面,这个系统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学习外语的人可以利用系统获得更丰富的语音材料分析,不仅了解说话内容,还能学习到语调、情绪表达和文化背景等深层信息。音乐教育也能从中受益,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描述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力。

在商业应用中,MiDashengLM的多语言能力特别有价值。系统支持90多种语言的语音识别,这为跨国企业的客户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持。客服中心可以使用这个系统实时分析客户通话内容,不仅转录对话内容,还能分析客户的情绪状态和满意度,为服务质量评估提供更全面的数据。

安全监控领域也是一个重要应用方向。传统的监控系统主要依赖图像,但很多安全事件首先通过声音表现出来。MiDashengLM可以分析监控音频,识别异常声音模式,比如玻璃破碎声、呼救声、或者设备故障声音,并且能够准确描述声音的特征和可能的原因,为安保人员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研究团队特别强调,这些应用的实现不需要重新训练模型,因为MiDashengLM的通用音频理解能力使得它可以直接应用于各种场景。这种即插即用的特性大大降低了技术应用的门槛,让更多开发者和企业能够快速集成这种先进的音频理解能力。

说到底,MiDashengLM代表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我们对AI系统理解能力认知的一次重大升级。以往我们习惯于让AI系统处理单一类型的信息,比如只处理文本或只处理图像。但真实世界是多模态的,人类的感知和理解也是多模态的。MiDashengLM向我们展示了AI系统也可以像人类一样,同时处理和理解多种类型的音频信息,并且将它们整合成一个连贯、完整的理解。

这项研究的开放性质意味着,我们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各种基于这种技术的创新应用涌现。小型创业公司可以利用开源的模型和数据集开发专门的音频应用,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将这种技术集成到现有产品中,研究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更高级的多模态理解技术。这种开放式的技术发展模式,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用户,因为我们将拥有更智能、更体贴、更懂得我们需求的数字助手。

有兴趣深入了解技术细节的读者,可以通过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508.03983获取完整的研究内容,小米团队承诺将很快公开模型权重和训练代码,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项激动人心的技术发展中来。

Q&A

Q1:MiDashengLM和普通语音助手有什么区别?

A:MiDashengLM就像是一个全能的音频专家,不仅能听懂语音内容,还能同时理解背景音乐、环境声音,甚至分析说话者的情绪和录音质量。而普通语音助手主要只能处理语音转录,对其他音频信息基本忽略。比如你说"播放轻音乐,我在安静房间",MiDashengLM能理解音乐要求和环境背景,普通助手只能识别"播放轻音乐"。

Q2:这个技术什么时候能在手机或其他设备上使用?

A:小米团队已经承诺将公开模型权重和训练代码,这意味着任何开发者都可以集成这项技术。不过要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流畅运行,还需要进行模型压缩和优化。考虑到小米是硬件制造商,我们很可能会先在小米的设备上看到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然后逐步普及到其他平台。

Q3:MiDashengLM支持哪些语言,准确率如何?

A:系统支持90多种语言的语音识别,包括中文、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韩语、葡萄牙语、德语、印尼语、越南语、泰语等。在英语语音识别方面,虽然比专门的语音识别系统稍弱,但在多语言环境和复杂音频场景下表现更好。特别是在音频描述和问答任务上,准确率达到60-70%,大幅超过现有竞争对手。


声明:内容来源公开的各类媒体平台,若收录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软件工程师的AI助手真能独当一面?Nebius AI 72B参数强化学习智能体破解代码修复难题
下一篇:深圳大学团队破解3D工业检测难题:让机器像人类一样"记住"新产品缺陷
猜你喜欢
  • 上海AI实验室让AI学会玩转全新软件,不再需要人类手把手教学
  • 哈佛和微软联手打造AI"预言家":仅凭声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竟达92%
  • 斯坦福大学让AI在狼人杀游戏中学会人类级别的讨论和推理
  • 软件工程师的AI助手真能独当一面?Nebius AI 72B参数强化学习智能体破解代码修复难题
  • “苹果牌 AI”拥抱 GPT-5,预计下月登陆 iOS / iPadOS / macOS 26
  • 微软研究团队揭秘:AI推理模型为什么会在"多步思考"时犯糊涂?
  • 央视曝光 AI 仿冒孙颖莎全红婵带货
  • 阿里巴巴团队发布突破性研究:揭开大语言模型强化学习的"黑盒子",两种技术组合竟能超越复杂算法
  • 宾州大学团队发明AI"追根溯源神器",让大模型无处藏身
  • OpenAI 迄今最智能 AI 模型:“六边形战士”GPT-5 登场,准确性、速度、推理能力等全面突破
19 08, 202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重新定义3D重建:像智能手机看视频一样理解三维世界
Str Tom
站长
Str Tom 网络工作室
254
文章
0
评论
0
获赞
  • 主页
  • AI动态
  • PHP
Powered By AI知识网 © 2025 strtom网络工作室. 公安备案号:冀公网安备13011102001189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4070905号-2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各类知识收集 PHP接单网 YzmCMS官方网站 YzmCMS交流社区 YzmCMS官方博客